2)第一百九十一章 大明常务副皇帝_大明:我的祖父是朱元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首道:“臣当初出言无状,顶撞了皇太孙,请殿下恕罪。”

  人在屋檐下,不得不低头。

  黄子澄学富五车,深知其中道理。

  朱允熥笑了:“谈不上顶撞。”

  着接过方才递上来的茶呷了一口,回归正题,道:“会试是朝廷的抡才大典,你们身为主考官,要公平取士,不能心怀偏私。”

  “臣明白!”二人一齐答道。

  会试主考官前来请皇太孙训示,只是过个场面,以示储君尊贵。

  朱允熥简单了两句,便让二人去忙。

  端起茶杯,朱允熥的目光,看向了长案的五方玉玺。

  年纪轻轻的,就有种当皇帝的感觉了

  玉玺,是皇权的体现。

  只要握有玉玺,甭管是不是皇帝,都可以行使皇权。

  最经典的莫过于清朝的慈禧太后,她最初的权力,便是来自两块皇帝印玺。

  清抄宗咸丰快嘎聊时候,任命了八位辅政大臣,辅佐幼主。

  (咸丰皇帝在位期间,被英法联军抄家,火烧圆明园,故称清抄宗。)

  咸丰为了防止辅政大臣擅权弄势,准备了两方印章来制衡。

  一方印章名为“赏御”,由皇后执掌。

  另一方印章名为“同道堂”,由皇太子执掌,也就是同治。

  但同治才六岁,那印章由慈禧代管。

  任何一道辅政大臣所拟的圣旨,必须加盖两枚印章才能生效。

  结果慈禧联合老情人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,干掉了八大辅政大臣。

  慈安太后没有主见,死的早,两枚印玺被慈禧得到,从而彻底掌控满清决策权。

  朱允熥拥有五块皇帝玉玺,得文武百官拥护。

  无疑是半个皇帝。

  可以他这个皇太孙,是名副其实的大明帝国常务副皇帝!

  思绪收回,朱允熥继续看奏疏。

  帝王越是勤奋,手中权力越是牢固。

  相反,懒政大概率会被架空。

  自从朱允熥在京师推行考成法,各部官员越发积极。

  原本都察院的御史们只知道喷人。

  现在也绞尽脑汁,为国献策。

  朱允熥随手翻看一本奏章,便是都察院御史的陈奏。

  监察御史裴承祖的上奏:“平越、龙里、新添、都匀等卫,平廊长官司诸种苗蛮,不知王化,宜设儒学,使知诗书。”

  意见很有建设性。

  几个地方都在贵州地区,大明目前对贵州的管理有待加强。

  朱允熥往前翻了翻,找到一道类似奏疏。

  是户部知印张水清的上疏:“云南、四川诸处,边夷之地,民皆啰啰,朝廷与以世袭土官,于三纲五常之道,懵然不知,宜设学校,以教其子弟。”

  的都是对西南地区的教化问题。

  这也正是朱允熥接下来想要推行的。

  如岭北大都护府那样,边疆地区想要进行长久的治理,必须进行教化。

  教育工作要跟上。

  朱元璋是位十分注重文化教育的帝王。

  明初的社会,在经历元末战火之后,能够获得幸存的,大都是一些奸诈狡猾之徒。

  那些老实善良的人,早已在历史的变动中,成为了枯骨。

  为了改正民风,教化百姓,并加强对王朝统治的巩固,朱元璋进行一场全民化教育普及。

  其中的教育机构,统称为申明亭,意为开导百姓,以尊教化。

  政令一出,明朝所管辖的村庄内,纷纷建立起了大大的申明亭。

  在这里,明朝皇帝所颁布的政令与旨意,都得到了良好的学习与传播。

  这是针对成年饶。

  教育从娃娃抓起,朱元璋深知这个道理,他下令在全国各府、州、县皆立社学,让老百姓的孩子读得起书。

  社学以教化为主要任务,教育十五岁以下之幼童。

  教育内容包括御制大诰、本朝律令及冠、婚、丧、祭等礼节,以及经史历算之类。

  明朝的教育,从中央到地方,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教育体系。

  同时,社学服务儒学,为科举选拔人才。

  如今大明的教育工作很成功,穷人家的孩子也能上学。

  但在西南边疆地区的教育,几乎没樱

  因为此前历朝历代,就没有在云、贵、川三地搞教育的。

  别搞教育了,就是治理发展,也几乎不存在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33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